向负利率时代说再见,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心意已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在高通胀持续逼宫下,向负行货心意向来鸽派的利率欧洲央行最终还是重蹈覆辙,步了美联储后程,时代说再即将告别长达十年的见欧“负利率时代”。
去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顾警告,洲央反复声称通胀是币政“暂时的”,但最终却被现实“打脸”,策正常化最终不得不在去年年底宣布弃用暂时性一词,已决今年不得不多次加息50个基点。向负行货心意
而在欧洲大陆,利率相似的时代说再一幕再度重演。今年年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还在反复强调“今年极不可能加息”。见欧而到了5月23日,洲央拉加德在欧洲央行官网发表了题为《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币政文章,明确表示欧洲央行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策正常化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同时基本宣告“负利率时代”将在9月结束。
拉加德这一路线图已经获得了不少官员的支持。当地时间5月25日,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表示,该时间表“非常明智”,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则将其描述为“明确”和“强有力的政策”。
与此呼应的是,在本周举办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上,欧洲央行管委、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也表示,欧洲央行必须优先抗击高通胀,7月和9月连续加息基本上已成定局。
从年初的“今年极不可能加息”到如今计划多次加息,欧洲央行何以一步步“沦陷”?
“失算”的通胀率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拉加德年初强调的“今年极不可能加息”无疑是荒唐至极。但问题在于,欧洲的低通胀的确是个持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以至于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通胀。
根据欧洲央行去年12月公布的季度预测,2022年通胀率平均水平为3.2%,高于去年9月预期的1.7%。不过欧洲央行预测2023年和2024年通胀率将降至1.8%,低于央行2%的目标。
既然2023年通胀率就会降至目标以下,那何必着急加息呢?在欧洲央行整体对通胀的乐观预测下,拉加德年初的言论其实并不难理解。
但到了今年2月3日,拉加德态度悄然发生了一丝转变,承认通胀问题比此前预期的更加严重,并罕见没有表态“今年极不可能加息”。彼时拉加德表示,欧元区1月通胀率已升至破纪录的5.1%,比预期升势更猛,而且可能会比预期持续时间更长,形势的确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那时,市场预测今年欧洲央行至少会加息一次。
2月底乌克兰局势不确定性一度让欧洲央行重新“转鸽”,但3月公布的2月CPI数据再度让欧洲央行坚定了“转鹰”之路,欧元区2月通胀率从1月的5.1%飙升至5.8%。拉加德明确表示,相比经济增长放缓,她更关注的是高通胀。
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再度上调了通胀预期,预计欧元区今年的平均通胀率为5.1%,远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3.2%;2023年平均通胀率为2.1%,高于此前预测的1.8%;2024年通胀率降至1.9%,也高于此前预测的1.8%。
在那之后,欧元区通胀数据仍持续走高,5月18日公布的4月CPI再度飙升至7.4%的历史新高,欧洲央行的心态彻底“崩了”,要知道,去年1月欧元区CPI还不到1%。
因此,5月23日拉加德终于彻底向高通胀投降,她在文章中写道:“我预计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购买将在第三季度很早期就结束,这将使我们能够在7月份的会议上加息,符合我们的前瞻指引。基于目前的前景,我们很可能在第三季度末退出负利率。”
错过最佳时机:通胀形势已空前严峻
和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对形势的误判已经让通胀从一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通胀问题几近“病入膏肓”。
研究院研究员吕昊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通胀持续走高是推动欧洲央行转鹰的根本因素。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叠加疫情影响,能源食品价格上涨已经传导至其他商品,欧洲物价上涨正在深化普涨特征,通胀形势空前严峻。
首先是能源、粮食持续上涨。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欧元区4月能源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7.5%,粮食价格上涨9.20%。
其次,受供需双重冲击,工业品通胀创下历史新高。在需求端,新冠疫情时期的财政刺激政策推高公众的商品需求;在供给端,运输、物流瓶颈约束引发供应链中断,工业生产和供应受到限制。在供需双重冲击背景下,工业品价格水平走高。
最后,服务业通胀也在攀升。当前经济从疫情时期的封锁转向重新开放,服务业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特别是旅游和酒店行业,导致服务行业劳动力紧缺,促使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小幅上涨。
对于持续飙升的通胀,维勒鲁瓦表示,“通货膨胀很高,几乎是欧洲央行2%目标的四倍,而且越来越广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使货币政策正常化。”
目前欧洲央行存款利率为-0.5%,7月份加息25个基点已经是“板上钉钉”。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央行上一次加息还要追溯到2011年,彼时的两次加息正值欧元区债务危机前夕。今年9月欧洲央行大概率将再次加息至少25个基点,届时长达10年的“负利率时代”也将宣告终结。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oe Perry对记者表示,欧洲央行加息基调已经确立,拉加德通常立场偏温和,但如今却明确表达了7月会加息,三季度末可能退出负利率,疲软的欧元也迎来久违的上涨。
未来激进加息会发生吗?
面对几近失控的通胀,市场已经预期欧洲央行年底前将加息超100个基点。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加息,而是到底要不要激进加息?未来要不要一次大举加息50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有欧洲央行官员提出了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据悉拉加德三季度两次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时间表让部分同僚感到不悦,因为他们希望保留更快行动的选项。
Perry分析称,目前已经有少部分央行官员越来越鹰派。例如,欧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认为应当在7月加息25个基点,但他同时也强调,如果数据显示通胀正在上升,不能排除未来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
但总体来看,欧洲央行不太可能激进加息,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仍是小概率事件。维勒鲁瓦在达沃斯论坛上驳斥了有关加息50个基点的观点:“在目前的情况下,加息50个基点还不是共识的一部分,加息将是循序渐进的。”
吕昊旻对记者分析称,由于经济疲软迹象显现,欧洲央行或难“激进”加息。当前,能源价格高企削弱消费并损害了企业投资,进一步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从长期看,欧元区货币政策调整将采取渐进、灵活的方式。由于中性利率水平不可观测,经济不确定性较大,欧洲央行将采取渐进式的审慎策略,灵活地选择调控路径。
尽管今年欧洲央行大概率将多次加息,但明年是否继续收紧政策仍不明朗。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Mateusz Urban对记者表示,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担心通胀,鹰派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预计今年欧洲央行将多次加息。但我们预计明年通胀将大幅回落,欧洲经济也会放缓,欧洲央行可能会在2023年上半年暂停收紧政策。
但不管怎样,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心意已决,大概率将在今年9月告别“负利率时代”,而这也会对欧洲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吕昊旻对记者表示,告别负利率时代有助于支撑欧元走强,并激活利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伴随欧洲央行紧缩市场流动性,负利率债券规模将持续下降,进而阻止固定收益债券资金持续外流,并吸引投资组合流入欧元区。与此同时,在退出负利率政策之际,欧洲央行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会逐渐畅通,有利于强化逆周期调控能力,助推欧元区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欧洲高负债国家的债务风险也会加剧。在吕昊旻看来,伴随欧洲央行向鹰派转变,以希腊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高负债国家借款成本飙升,导致政府主权债务风险加剧。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意大利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一系列政府救助方案,导致其政府债务规模从2019年占GDP的134.8%增至2021的153.5%。当负利率时代结束,欧洲高负债国家的债务偿付压力将加大。
- ·曝苹果iPhone 15/Pro系列采用钛合金机身+背部弧形边框
- ·“第二支箭”继续发力 万科拟报送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计划
- ·每日互动方毅任浙江省工商联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服务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 ·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将专门增加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措施
- ·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全方位对标同行业头部企业…国资委最新要求!
- ·日媒:日本“好客”号探测器放弃登月
- ·铭匠光学发布28/21mm光学取景器,售价259元
- ·为何这波疫情居高不下?国家疾控局回应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国有上市公司估值偏低 应苦练内功、做大市值
- ·中行行长刘金:RCEP成员国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地结算合作水平
- ·河南安阳火灾初步判定为违规作业引发事故
- ·一加Ace 2手机曝光:搭载骁龙8+Gen 1芯片,100W快充
- ·阳光保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小区投个充电桩,每月就能赚几千?千亿充电桩生意背后的盈利焦虑
- ·收评:港股恒指跌1.31%美团大跌8% 中字头领涨港股通标的
- ·旅企暑期报告出炉 旅游市场需求稳步修复
- ·专家:国企估值偏低 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 ·中美防长举行会谈,国防部发言人:发展两军关系基本前提是美方须信守承诺
- ·刘强东内部全员信:京东十年将投入数百亿为基层员工提供购房无息贷款
- ·史上最贵世界杯拉开大幕,中国球迷都在买啥?
- ·周学军:金融国际合作为全球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 ·徐翀: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
- ·刘强东发内部信:个人捐款1亿、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让德邦兄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 ·信利国际11月22日斥资1349.07万港元回购1000万股
- ·从“隐形大国”到疫情后经济增速亮眼,印尼如何成为G20峰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