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1.2亿年薪研究冷核聚变,为何有人信?
文|孙小婷
4年前,光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材料专业的日报人信刘本良博士,在一档求职节目中,亿年提出月薪5000元人民币被拒。薪研但他没想到,究冷自己的核聚何故事有了后续。
近日,光明有媒体称,日报人信刘本良的亿年冷核聚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被美国高薪挖走,薪研就职于纽约冷核聚变研究所,究冷年薪1.2亿美元。核聚何消息一出,光明网上一片哗然。日报人信后经本人回应,亿年这是一则假新闻。
从被拒到被挖,从月薪5000到年入上亿,从做冷板凳到研发成功,种种充满戏剧性的反转,却也是人们现实中期望的一种投射。
让此类新闻博人眼球的,不仅仅是人物命运带来的情绪上的刺激,更有此类科学专业让人产生的心理上的“不明觉厉”——正因为一些信息落在人们知识的盲区,才似乎更让人难以分辨和质疑。否则,一个普通工种能达到年薪1.2亿,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怀疑。
另一方面,有人热衷于编出类似故事、并且读者还愿意相信,也是长期以来舆论浸淫的结果。
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幻作品层出不穷,人们对科学所产生的巨大热情,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吸收速度往往并不成正比,这也造成了长期以来舆论场里科学、科普、科幻、伪科学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真假声音混杂。
前几年,网友那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平行时空”的调侃,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造成的结果就是,披上“科学外衣”便被“另眼相看”,市场中出现的量子速读、量子面膜,是舆论的产物,也是对这类“科学叙事”的不断强化。
再看这则新闻,刘本良4年前在求职节目中声称,致力于研究“冷核聚变”和发明一种“1节电池供全家使用10年”的5号电池。虽然这两项研究在科学界争议颇多,前者被认为难度等同于“水变油”,后者被认为目前人类研究还太过粗糙,但到了假新闻里,就被直接夸大为“造出了充一次电能用2.8万年的超级电池”,再次体现出了一种对科学作用的盲信,以及正确、理性科学观的缺乏。
然而,这种“盲信”不仅仅是对科技本身,这个个案更值得人们警惕的是,这类科学叙事,还被附着了一种成功学的意味。续写的结局,总结起来就是“埋头研究,然后一夜暴富”。而现实中的他,“从2018年一直工作到去年,研究的方向是算法,去年转到业务部门,因为完全不懂业务,所以再次离职”,仍然是一个用力生活的普通人——显然,基础科学研究者所面临的工作和生存压力,不应该隐匿于这些虚构的“逆袭光环”里,而更应该被社会看到,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思考如何减少舆论场中的“伪科学叙事”,和扩充现实中的科研岗位、让高学历人才真正学有所用,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动。在科普之路上,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理性读者,也需要支持更多的维护科学严谨性的科研人员。
- ·巴克莱预测2023年现金为王,因不断加息恐导致全球陷衰退!
- ·35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1396亿元 “十四五”时期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发布
- ·7000万用户关闭定位服务仍被跟踪?Meta被诉后支付3750万美元和解
- ·国家电投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下调第一支柱费率、整合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 这场养老金融会上 专家这样建议
-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 ·大利好!五部委联合推动,这个板块盘中直拉!龙头后市如何走?
- ·腾讯、阿里、字节为何都在争抢元宇宙引擎?
- ·国家气候中心:新疆、华中南部、华东大部可能出现夏秋连旱
- ·研究称能源危机对英国家庭影响超过08年金融危机
- ·供应仍是大问题!油价下跌可能只是暂时的
- ·三星SDI计划在欧洲追加2万亿韩元,扩大电动汽车电池产能
- ·国常会再提六举措稳经济:适时降准、支持平台经济、推进保交楼
- ·芬兰总理为不雅视频和照片道歉 话里全是委屈
- ·四川广元:帮房企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抓好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 ·国盛证券:重申快手-W买入评级 目标价124港元
- ·新华联:子公司长沙铜官窑被判向北京银行长沙分行偿还借款本息
- ·7000万用户关闭定位服务仍被跟踪?Meta又摊上事!
- ·市场静候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 美元从近20年高点回落
- ·银保机构三季度以来调研超1500次!后市可关注这些领域
- ·宣昌能:建立资本约束机制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中之重
- ·产业看期权(上):上市菜籽油和花生期权 丰富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
- ·国寿安保基金周报:短期维持震荡局面
- ·人社部: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 ·难熬的保险业:偿二代(||)下风险综合评级引关注!A类近半降,不达标者增加!
- ·OPPO洪汉生:ColorOS 13搭载的自研技术顺带解决了杀后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