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聚焦:新颖、升值前景成为网民购买数字藏品主要因素
原标题:业界聚焦 新颖、业界升值前景成为网民购买数字藏品主要因素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孙蔚)新颖好奇成为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聚焦主要因素。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新颖《数字藏品主题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有87.4%的升值数字素网民了解过数字藏品,11.4%的前景网民表示还未了解但有兴趣。而新颖好奇(57.7%)、成为藏品看中升值前景(57.6%)以及具有收藏价值(52.9%)是网民网民购买数字藏品的主要因素。
《报告》显示,购买数字藏品源自NFT,主因去金融化成为监管NFT的业界大方向后也影响到了数字藏品。数字藏品先是聚焦去除了代币功能,不通过虚拟币交易,新颖使得数字藏品不再具备金融属性,升值数字素开始走传统文化IP路线。前景而艺术收藏因数字藏品的成为藏品出现变得“平民化”,数字藏品不仅拥有与传统艺术品一致的唯一性与稀缺性,还杜绝了假冒藏品出现和无限复制的现象,增强了其收藏的价值。
据记者了解,随着国潮兴起,新一代消费者开始将视线放在传统文化中,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完美融合,而馆藏文物也通过数字藏品的风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一些博物馆销售的文创数字藏品,成为现象级爆款。
这些基于传统艺术品的数字藏品既有传统书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仕女蹴鞠图》等,也有对历史文物的修复重现及二次创作,比如敦煌壁画修复图、数字秦俑等,还有传统戏曲名家的唱片,如“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演唱选段等。除传统艺术作品外,数字藏品还涉及建筑、气象、人工智能、文娱等多个领域。
实体藏品昂贵的价格“劝退”了不少消费者,而数字藏品实现了观赏权和所有权分离,帮助部分创作者规避线下宣发作品的高昂成本,缩短交易流程,实现了商业价值。数据显示,超五成网民认为数字藏品实现了对点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字藏品走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不少网民认为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存在缺乏从业资质、缺乏引导和监管等问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数字藏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平台开展NFT数字藏品交易业务,需要进行区块链安全评估和备案,提供多项业务资质证明。一些数字藏品平台并不具备从业资质,而是以赚钱为噱头,设置各种“玩法”吸引新玩家,行业炒作风气较为浓厚。由于缺乏相应监管,甚至出现个别平台欺骗消费者、卷钱跑路现象。
据记者了解,2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指出存在不少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以元宇宙区块链游戏诈骗、炒作元宇宙房地产、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牟利等违法犯罪活动。
对此,盘和林认为,数字藏品有必要减少金融属性,要强调数字藏品的原创性,将数字藏品结合知识产权认证,用实际的产品价值以及其衍生出的稀缺性来支撑数字藏品的价格,用底蕴吸引消费者,促进文化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良性互动。另外,数字藏品在发行过程中关于内容审核、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的规则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 ·在五城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八部门: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 ·茅台集团原董事长高卫东案详情,首度披露! 其自称想和老板一样住洋房、住别墅
- ·加码赋能“总部经济”!上海推出“许可便利名录”动态管理
- ·中原环保:现金收购累积债务风险
- ·美国购房者正愈发会“讨价还价”
- ·煤价、电价齐涨,永泰能源去年净利预增最高82%
- ·拨云见日?这个万亿市场喜迎开门红,后市如何布局?
- ·北京金融资产占全国一半
- ·世界杯期间,投资者或提前清仓?!欧美央行,本周将有大动作
- ·猪肉出口受挫 欧洲最大肉类加工企业被迫“瘦身”
- ·产业链迎IPO热潮: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们冲刺上市,谁最赚钱?
- ·日本央行行长继任者会是谁?2月或揭晓谜底
- ·鸿达兴业及大股东债务危机“殃及池鱼”:5万吨氢能项目实施主体成“老赖”,进军新能源好梦难圆
- ·2023年的投资逻辑:后疫情篇
- ·*ST西源预计去年营收仅8~10万元 或被终止上市 股价一字跌停
- ·收盘丨A股兔年开门红 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86亿元
- ·普京抵达亚美尼亚 参加集安组织峰会
- ·重庆宝奥房地产因超建违法建筑被罚2.1万元:涉及工程为江津遗爱池商业中心一期
- ·消亡与新生:中国豪华车市场迎来大洗牌?
- ·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股份行占比超4成,信用卡业务超5成
- ·以岭药业:市场上出现假冒“连花”系列产品 保留追责权利
- ·六大利好印证A股“开门红”,机构预测行情或将延续整年
- ·全球最大汽车联盟股权架构剧变:雷诺减持日产股份至15%
- ·2023年首个央行超级周来袭:美欧英央行面临同一个“敌人”?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营收704.7亿元 同比下滑9.7%
- ·小米集团全球副总裁 Manu Kumar Jain 辞职,他把手机做到了印度市场第一